Skip to main content

2025 blog

· 14 min read

20250103

2025年第一个感想,在开发app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React Native开发,这个东西性能有时候会查到让你惊讶。而且因为单线程的设计,导致你在有些时候都没有办法优化。

20250117

因为之前学习进度过慢的情况,再经过很多痛苦的琢磨后有一点进展,不知道是否有效,心里很忐忑,静态结果。

20250120

心里一直想搞清楚大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大模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致想搞懂,但是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路程太遥远,现在我大概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是值得开心的一天。

文档链接

20250205

时间在不留意之间从指尖划过,今天又到了离开的时候,又需要去外出打工了。

经过半个月的休整,这半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事情繁杂而又遗憾,我没有去小董家,原本的约定也止步于口头,爱情终究要溜走了,我也要溜走了。

事情并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内心是挣扎的,但是问题也暴露了。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选择了离开。

今年过年最火爆的公司就是deepseek,他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cot逻辑,从而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因为这标志着国内的ai从大而不强转向了新的阶段。

我很想参与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是前端出生,但是我想不断的扩展我的知识体系,因为从热爱的角度来说,我不属于前端。

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是ai的时代,这个时代风起云涌,一切新的力量将会出现,而最简单的事物本身属于应用升级和新应用的产生,我在上海,时刻关注相关事情的发生,我一直在想这是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的机会,因为产业变革必将带来若干机会,如果抓不住这个机会,那么艰苦的奋斗是没有意义的。

这一年我想去各处看看,因为我已变得千疮百孔,我想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模样,但是年初最重要的事情是切换赛道,如果可以直接切换到ai相关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可以的话,我理解移动端可能机会更多一些。

我也不知道分开我是否回难过,因为人会在过的不好的时候怀念以前,我希望我们都好,我们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既然选择了离开,那么我想我也不会这么碌碌无为的一年又一年,因为我确实放弃了很多东西。

每个时代有每个人的机会,当新的时代的机会没有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现有体系中苟延残喘,但是当新的体系已经出现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付出巨大的力量进入新的体系,因为现有的体系已经足够稳定,而稳定真正的含义是没有新的机会了,但是新的体系无处不涌现着机会,跟随绝对的力量对现有的体系进行颠覆,从而产生利益。

  • deepseek
  • ai导游

这就是上半年的主要工作了,希望能获得机会进入更好的舞台。

技术是为了挣钱,如果技术无法变现,那么再牛的技术也毫无意义。

20250223

年前想着年后要一心一意搞ai,但是在年前对大模型有了一些了解后,发现大模型需要大量的算力,而普通人很难获得这些算力,所以满满的有些懈怠了。也没有啥动力,然后很多事情推进不太顺利。

年后最先干的事情是日历组件的推动适配,这件事情进展还行,最终也是有业务成功接入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ai答疑助手开发,因为涉及到前后端开发,并且设计到es/nodejs/soa/qmq以及公司发布体系/模型申请,还是有些复杂的,然后直到这周才搭完架子,然后很多方面的优化后续才会进行。

目前看来进展是有的,但是还是有些艰难的,但是最直观的感觉是事情的进展远没有24年迅速了。希望25年情况能好转些,进展能迅速些。

ai最终的应用落地场景极其广泛,但是感觉最直观的领域还是教育。所以ai教育大有可为,这也是25年我的主旋律吧。

ai学习还是要继续深入,就像去年说的,长期坚持投入,到某一个点就好了,如果没有坚持投入,那么后续应该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ai领域的投入是必然的,要对ai模型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在新时代有所建树。

20250308

病疼总是缠绕身旁,无法评判生活的走向,只是希望未来的生活中,少有些病痛。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我的一件心事了了,我时常想起和怀念那些年少的夜晚,是您的面容陪我走过,而如今,我无能无为,只是希望少有些疼痛。

20250313

今天身体很不舒服,心脏感觉不跳了。然后晚上部署服务,妈的因为国内网络问题,docker容器内死活安装不了依赖,真是气死我了。docker镜像的打包和部署必须彻底分开,不然妈的动不动就的解决打包问题。

20250315

很担心应用的高并发情况,一直觉得不可能高并发,但是实际测试发现在15个并发的情况下,实际上cpu只有10%,内存也只有30%左右,但是局限最大的是带宽,nodejs应用性能还是好啊。

20250323

今天听到一首歌,感觉很符合我俩,但是人生总是不完美了,唉。。。

20250326

痛,太痛了,真的差点痛死我了。以后可不能乱搞了~~

20250328

今天我明白了另一个点,以前我觉得模型质量可靠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无监督的,但是后续发现这种逻辑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会导致后续问题的迭代和模型本身是一定认为你是对的,是对你能力的一种增强,但是如果你错了,那么无监督模式将会导致巨大的坑点。

20250430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个人项目的推荐必须保证最高优先级,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情,没有说拿这白菜价操这巨大的心,天底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我没有任何义务去普及和提高别人的知识水平。

20250506

忽然梦中惊起,一回头,往事历历在目。如果不出意外,可能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未来,但是生活就是意外重重的,愿我们都好。

20250511

25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因为两年前的心境在此时完全不受用了,而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候,是去还是留往往在一念之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如果没有匹配的收益,那么奋斗其实毫无意义,真的毫无意义。

Even,你该出现了。

20250516

今天实在不想继续做项目了,于是捣鼓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间过的很快,之前一直想搞yolo的目标检测算法,今天总算差不多了,yolo确实可以的,感觉再搞搞后续直接诶导出模型给应用使用也可以。真实一个宝藏模型

还有remote ssh真的是个宝藏东西,之前搞来搞去的真麻烦,现在一下子给加速了。

20250519

cloudflare tunnel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在稳定性方面要比ngrok好一些。

20250722

时间走的很快,往回看,一切都变了。

当时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这一条,但是我现在时常望向另一条路,因为我觉得这条路走到这里真的太难了,往前一步,步步受阻。

人总是幻想于没有选择的那一条路,我在想,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像我期望的一样好吗,我想还是不会的,因为心根本沉稳不下来,因为那是一条更为艰巨的道路,其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更是巨大的。

我会时常望向那块,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事。

20250724

今天晚上,想多了解一些大模型训练,然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入手,开始问ai,然后经过2个小时的提问,我获得了一个惊人的信息,1.8万亿参数的模型训练数据按照20倍计算,也就是36tb,甚至不到100tb。这个东西说明啥问题那,人类目前的知识高度压缩后,有效的知识量级是100tb这个级别。看起来浩瀚无垠的人类文明,100tb把精华都搞得明明白白。。。。。

另一个可怕的事情是,100tb,也就是50个2tb的机械硬盘的数据,就能训练出聪明无比,写代码比人类强大,感觉是万能的llm。。。这是可怕的一个夜晚,赶紧睡觉。

20250803

2025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本该一个月前就写个博客进行半年度总结,但是现在才开始记录,有些慢了,但是也反应最近一个月的心态,浮躁,躁动不安。

上半年整体是成功的,总共开发了2个app,4个小程序,其中拾光app比较复杂,已经不是简单的app了,但是也正常上线了。而小程序给了我一些非常棒的反馈,首先就是作业批改王,我严重低估了教育类应用的流量能力,可以简单来说,只要你开发就会有人用,只是说频率不同而已。

其实这个本质背后有深层次的意义,就是ai的最好的落地场景就是教育,大模型对教育天然有巨大的冲击,但是因为各种限制,ai在国内教育中并没有大规模应用,所以国内教育app现在也还是拍照搜题之类的,但是本就不该这样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学小帮了,本来一个月一个app,本质上7月底学小帮是要发布的,但是因为这个应用是目前开发过最复杂的应用,并且其中有各类的青少年保护法,从而其开发一直有各种困扰,甚至换句话说,其能否上线也是个未知数,因为政策要求,太复杂了,但是即使复杂,也要继续推动和上线。

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射出两支箭,一支是教育,一支是社交,不怕做的差,只怕没有开始,从我的视角看来,我认为应用侧天然的场景就是教育和社交,只要想要做大,那么就得做这两个领域,尤其是社交,互联网的灵魂,没有社交,那么就没有社交粘性,只需要提供一个平台,适当的引导,就能获得成功,而且上限无限高,这个是令人惊艳的。

好像说说其他事情,但是貌似上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从而也不知道怎么说,不知道说什么好,让一切先暂停吧,先搞事业吧,我用一场个人旅行作为上半年故事的收尾,我迫切需要更改自身的状态,因为我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了,我感觉每一天没有任何不同,我需要去看看不同的风景,我要去坐坐船,去爬爬山,去感受大自然。黄山真是个好地方,空气新鲜,该看到的都看到了,一切是那么美好。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讲,也就是上半年对ai核心原理的掌握程度不够,换句话说从去年年底开始,这块就停滞了,因为前途漫长,我看不到。没有计算资源,没有任何想要的东西。但是截止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进行到了非常深层次和复杂的事情,已经不是说重写一个app或者网页了,而在这种情景下,如果app层面进行实在不顺利,或许主要力量还是要集中在这里,因为这是最有前景的项目,因为我们这一代要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让ai远超人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理想社会,而这是旗帜,也是人生的意义。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已经转向了,也就是上述逻辑的推动拥有最高优先级,任何事情不能将其阻碍,适当的推进其余事情,不要份不清主次。

20250913

最近有巨大的转向了,因为android侧app根本上不了线,所以实际上所谓的黄金时代的创业,在现在来说就是扯淡,也就是说还想像10年前一样做一些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所遭受的阻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这片土地已经不再欢迎创业者了,这里不再是创业者的乐土。

因为这个情况,所以我这块极速转向ai,转向我心心念念的方向,我希望在这里稍微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想聊一个很amazing的事情,我理解互联网作为中国最先进的行业,我理解其中应该是包容的,是讲道理的,但是为什么我感觉这个地方是那么的不讲道理那,为什么这里不能讲话那,为什么领导说的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做那,还有就是有些不该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还要做那,看起来好像为一个产品好,实际上像个弱智一样根本不懂核心,对一个花里胡哨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要这样做,那样做,我真的他妈佛了,唉。说到这里,和今天罗荣浩打假西贝一样,西贝老板感觉被下属惯坏了,觉得自己说啥都是对的,但是社会上可没有人是你下属啊,不过也心疼西贝员工,一看就是陪着这个沙雕搞这个搞那个,也是真的难受,但是吧,可能还真没办法,真是一个可悲的时代啊,下一个三十年,我们一起让这种可悲的事情少一些,好吗!让真实多一些,可以说真话,不说假话,我真是羡慕硅谷啊,为什么哪里可以有如此的活力,哪里为什么貌似没人任何限制,最起码,我今天遇到的一切不会存在了,唉,真实一种悲哀啊!

下一个一年,在沉寂和思考中进行,用实际行动来奔向ai时代,一个伟大的,将要改变一些的事物,我寄希望于此,因为他不会说谎,他能够替人坚守有些底线,人类才脆弱了,很多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跪下了,答应我,下一个三十年,别跪下,好吗!!

没有人不会提出馊主意,但是不应该自作聪明,然后不听从别人的意见,你知道的,很多时候,在认知不够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在干什么,而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一些糟糕的,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讨论的时候需要大家广泛发表意见,要听别人讲什么,而不是啥也不听,我就这样搞,这样不行的,这样要完蛋的。

20251025

世间万物什么事情伤你最深,是你在乎的事情,就像和一个人喝一杯茶,喝一杯酒,如果你的心思全部在茶和酒中,那么这个茶或许是好喝的,但是如果你的心思在身旁的人身上,那么你就会被情绪左右。世间万物那么多,但是你这一生能影响的和你真正在乎的又有多少,所以平常心,其实,你越在乎,你的行为会越发变形。 我想今天,其实已经没啥在乎的了吧,该专心为那些自己觉得尚有一线生机机会全力以赴了,至于其他,该过去的就过去吧,我从山谷走来,一旁始终随行的蝴蝶飞走了,我自由了,我无所畏惧了。

2024年度总结

· 11 min read

2024年虽然平凡,但却是从零到一的关键阶段。这个过程必不可少,尽管有些单调,但在单调中蕴含着向上的力量。

2024年初,我继续完善2023年未完成的工作,目标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全栈开发者。从2023年7月开始,我探索了Spring Cloud家族,但在JavaScript、移动端开发和跨平台开发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我不清楚React Native和Flutter的本质区别,以及这些区别对原生开发的影响。由于对这些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我一直处于探索和混乱的阶段,尽管各个环节看似紧密相连,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年初,我开始学习Android开发,从Compose入手,观看了Compose教程,并研究了许多Android示例。当时我以为自己已经入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企业开发中并不常用Compose,这套工具主要是个人开发者在使用,尤其在国内的开发体系中,使用者更是寥寥无几。鉴于Compose的现状以及为后续学习Flutter和React Native做准备,我重新学习了Activity。我阅读了官方文档,编写了无数的示例,创建了包含各种示例的项目,封装了多个库,并集成了Flutter和React Native框架的示例项目。我曾一度对此非常着迷。那段时间虽然单调,但我一直在进步。后来,我不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Android体系中,但回过头来看,那段时光是值得的,因为它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从更高的层次审视整个前端体系,理解了渲染引擎,并从传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中跳脱出来,探索基于Skia渲染引擎的不同实现。我了解了声明式框架的兴起,从React到其他框架,命令式仅作为底层支撑,而声明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原有的控制逻辑被转移到框架内部,以支持开发。这大概就是我在Android学习中的全部收获吧。这个阶段结束时,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那时我确实编写了许多示例,观看了大量视频和示例项目。现在回想起来,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在实践方面,我参考并开发了一个类似今日头条的应用

完成了Android的学习后,我开始着手进行应用开发。然而,我发现使用UIKit或Compose进行开发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成本实在太高。此外,还有HarmonyOS的存在,不可能在每个平台都使用原生开发,这对我这样的个人开发者来说非常不切实际,因为我无法独自开发三套系统,这显然不现实。因此,使用Flutter和React Native是非常必要的。由于React Native框架本身的问题,如果一个项目使用React Native开发,必然需要大量的原生逻辑支持。虽然大部分工作可以跨平台,但仍有一些工作需要原生支持。在这个时候,我将目光转向了Flutter。凭借Android学习的经验,我从Flutter文档入手,运行了大量的示例,深入学习了文档,了解了Flutter如何通过Skia和Dart引擎脱离原生渲染,对谷歌拥有这样的技术感到钦佩。在实际使用中,Flutter在许多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因为最终被编译成了.so或静态库,得益于C++的支持,性能并不逊色。这一点在我后续开发仿网易云音乐时得到了体现。Flutter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框架,性能优异,并且由于其静态语言的特性,在后续的可维护性和性能方面也表现良好。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开始了仿网易云音乐的开发。经过大约一个月的努力,我完成了这个项目。起初,由于对开发细节的疏忽,出现了一些性能问题,但经过一系列优化后,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结合骨架屏的使用,整体体验还算不错。尽管网易接口的稳定性欠佳,影响了部分体验,但使用Flutter开发个人项目依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至少不会像使用React Native那样担心性能问题。我的star最多的仿网易云音乐项目

到 Flutter 开发完毕,差不多就到了 9 月底。接下来的两个月是今年的重头戏,我开始了深入的开发思考。在之前的开发中,我主要关注前端或后端的开发,它们本质上只是对内容的呈现或对内容的增删改查。然而,如果没有内容,即使我做得再好的应用或后端服务器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内容从何而来呢?如果我在 AI 时代之前完成了全栈闭环,我一定会非常悲观,因为花费了巨大代价的全栈闭环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作用。然而,AI 时代改变了一切,尤其是 2024 年,一切都变了。

2023年,OpenAI的接口为全球各类AI创作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个人开发者难以享受这些科技进步,尤其是在模型操作方面。然而,202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在阿里和字节的引领下,尽管国内的模型能力尚不及GPT,但在一些简单行业中,AI的应用变得不再复杂。换句话说,国内的AI技术已经足以支持一些AI应用的落地。因此,我在2024年9月之前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我可以实现真正的项目落地,并且内容的丰富度和成本都是可控的。AIGC真正开始在各行各业中落地了。

经过前面的思考,我深信在这个时代,任何优秀的开发者最终都应投身于AI事业,因为它代表着理想和旗帜。AI是计算机发展的源头,从20世纪40年代的简单神经模拟,到后来的反向传播算法,再到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直至2018年的Transformer架构及其规模扩展,AI正逐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我相信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尤其是在依赖文本或编码的行业中,结合当前的Transformer和强化学习技术,将实现超越人类水平的突破。这是令人振奋的,因为没有饥饿和痛苦的时代将会过去,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文明。然而,我也感到忧虑,考虑到国内的现状,这一切能否在国内实现?在一个权力无限大的社会中,这是否会成为权贵操控的工具,还是说国人将不再劳累,不再背井离乡?我是否可以在家乡开设一个小工作室,专注于我热爱的计算机事业?说到这里,情绪不免有些激动,因为我无法从现状中看到未来,但我知道我应该投身于此,为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理想是美好的,如果我每天都能从事AI事业,我一定会乐此不疲。然而,现实却是如此令人沮丧,我甚至没有一台高性能的显卡来驱动我人生中第一个迈向理想社会的模型。我的理想始终鲜明,栩栩如生,因为它存在于我的幻想中。这就是我2024年的全部生活,我的生活和事业交织在一起,因为热爱,事业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吴恩达的机器学习到动手学深度学习,虽然进展缓慢,但我在一步步迈向理想的AI时代。我热爱这个时代,因为它充满无限可能;我也恨这个时代,恨自己现在还太弱小。我想我会一直向前走,我想在此做出一些成就。

2025年,我的首要目标是搭建一个基于5090显卡的个人深度学习环境,开始我的探索之旅。深度学习领域广阔,各类应用层出不穷,而我希望能让它自由地歌唱。

在2024年,我还开发了一些应用程序,其中一些是利用AI辅助开发的,效果非常好。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些应用程序并未上架,而且仓库是私密的,无法在此分享。这就是我2024年的全部生活,虽然看似单调,但我一直在全力弥补自己在计算机知识上的不足。未来属于AI,我正在全力投入其中。

在这里,我想谈谈即将发生的一件事。在年末的几个月里,我利用AI辅助和自身的知识,开发了一些全栈应用。这些应用相对复杂,如果在过去,开发这些应用可能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即使有AI辅助,也需要大约三个月。然而,现在借助Cursor的帮助,我能够在半个月内完成一个商用化的应用和小型服务器应用。因此,程序员实际上迎来了一个分水岭。如果你对某些领域有深入理解和关注,AI将极大地放大你的能力;但如果你只是将编程视为一份工作,那么你可能会被淘汰,因为AI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升。

最近,我开始关注Next.js。我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关注这项技术,因为我的根本是前端开发,未来的工作重心可能也会回到前端。然而,我也是一名移动端开发者,因为我很少做网站,更喜欢开发应用程序。尽管我常用跨平台框架开发应用,但这并不完全算是移动端开发者。在了解Next.js后,我对Node.js和前端技术的发展感到震惊。从早期的切图仔到现在的全栈Next.js,从CSR到SSR/SSG/ISR/流式渲染,前端技术虽然只是网页开发,但相比移动端,感觉要领先一代。尽管JavaScript语言常被诟病,但由于其生态系统足够完善,社区也非常强大,因此目前依然非常有力。

生活

谈完事业,我们来聊聊生活。今年,我和呆呆的感情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每次争吵都没有持续超过一周,我们携手度过了完整的一年。在四月,我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比亚迪驱逐舰。这真是一辆非常出色的车,我开着它带呆呆回青岛,从白天到黑夜,从内陆到海岸,我们乐在其中,仿佛永远年轻。到了十月,呆呆也拥有了她的第一辆车,一辆出色的本田思域,它为她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和便利。我们的爱情仍在继续,如果一切顺利,我想我们会像电视剧中的许多情侣一样,从相识相爱走向婚姻,目前正稳步推进。最快可能是明年,最慢也不过后年。今年唯一的遗憾是只和呆呆去了青岛,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上海,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希望明年能有所改善。

另一个话题是健身。与2023年良好的健身记录相比,2024年的健身天数屈指可数,跑步的日子也不超过50天。虽然完成了年初的学习任务,但在跑步计划上表现得非常糟糕,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新的一年,我打算重新拾起健身,因为根据我的经验,健身和学习是正相关的。如果只专注于学习而忽视健身,长期下来,效率会大打折扣。

今年我爸来上海,我带他游览了杭州、乌镇和苏州。在乌镇,我们乘船游览,感受了江南水乡的温暖与美丽。江南真是一个好地方。

遗憾

一直想去看看这个世界,本来打算和呆呆一起出去旅行,但由于经济原因和没有假期,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乡和青岛度过。我一直想去岳阳,亲身感受一下岳阳楼的壮丽;去海南,体验热带风情;去深圳,漫步人才公园。然而,这些计划都未能实现。希望2025年能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

FLAG

我很想在这里立一些flag,就像去年一样,但我发现去年立的flag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没有实现。所以我决定还是不立了,因为只要心中真正立下目标,比写在纸上要有效得多。

使用proxyman进行抓包

· One min read

在本地进行项目开发的时候,想要对网络请求进行抓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web开发有浏览器可以抓包,而移动端只能用抓包工具抓。

在这里推荐使用proxyman抓包。

原因

使用proxyman的外部代理,我可以做到一遍进行外网访问,还能同时进行抓包,这种场景对在ios模拟器开发app至关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app都有网络基建。

外部代理设置

不要选择自动代理,开启自动代理就会把流量直接放出去,没有任何作用,做不到代理效果。

选择http/https/socks,分别代理到对应的要代理的端口。

感想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如何一边代理,一边在谷歌查略资料,而不是只能抓包或者只能翻墙。。。

2024平淡生活中的刺

· 7 min read

20240325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compose基础知识篇章,大概从布局到viewModel,再从internet到Room以及work,大概对compose开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脑海还是一片糊涂,并没有将android知识连成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3月份了,情绪还是时好时坏,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储备的焦虑,目前并不能在各个方面能独当一面,能够作为一个从0到1的人,另一方面,我俩的事情确实对我的情绪影响太深了,我想我们好好地,但是你提的要求或许我还是做不到。

我想时间确实会治愈一切,等过了这段日子,或许心里自然就解脱了,可是我确实想我们有一个未来,只是目前看起来太过于遥远罢了。

20240428

今天在写代码的时候照常使用chatgpt辅助开发,但是今天的chatgpt抽风极其严重,感觉都没法正常使用了,在生成xml代码的时候经常卡死。

不知道是老美对国人的特殊照顾,还是chatgpt的临时抽风,我想马上就能得知事实。

chatgpt真强大,希望老美真不要封禁啊,不然都没法好好写代码了。

呜呜呜~

后续又好了~

2024年6月7日有感

马上25岁了,7年前走出家门来到北京,再到现在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上海。各类事情萦绕身旁,还好,都走过来了。

除去前面的感想,来说说目前面对的情景,在经过8个月对android的学习后,目前android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完毕,虽然还没有经过很多项目的洗礼,但是基本上也把该学的点都学了和过了一遍,跟当时的预期也差不太多。

虽然现在目标达人APP还没有完全开发完毕,但是这块可以在后面开发。

在6月初的时候,在RN源码编译成功和RN多实例集成完毕后,我拿着Android App在想一件事情,为什么感觉android开发明显要比ios开发舒服的多,但是为什么ios性能会好很多那,为什么ios的表现总是让人很满意,而Android总是在什么地方怪怪的。

并且,我真的受够了Android有时候呆呆的不流畅。我要开发IOS,~~~

也就是说,目前要走大全栈了。

首选是Android/RN/IOS。这三个排名不分上下。

先花三个月基本将IOS开发基础知识全部搞完,再花4个月潜行开发Android和Ios APP.

到今年年底的时候要交付一班稳定的,可用性高的IOS和Android集成RN项目。(Android现已交付),

明年花三个月时间搞Flutter。争取在明年4月的时候收官。

去年有写过一个月的SwiftUI,感觉还好,只是当时对线程和内存回收之类的实在不太熟悉,但是现在有Android基础打底,希望进度可以稍快。

20240704小记

从昨晚凌晨开始,感觉心脏跳动有些困难,貌似有东西堵着一样。

感觉长时间的生活不规律和加班奋斗导致身体出了一些异常,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调养。

暂时需要一段时间再凌晨1点前睡觉。

~关山难越,谁渡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乡客。

20240722

今天和往常相同,但是也有一些不同,因为仿今日头条app终于开发完了。我也终于可以搞ai了。终于要进入ai领域了,相较于其他领域的红海,这里可谓是大有前途。

需要在巩固之前native开发的基础上进行ai侧的学习和研究。二者需要一个平衡,但是我想入门后情况应该会好的多。

202408

8月是一个燥热的月份,这个月总是莫名其妙感觉到热。热的让人心慌。以前觉得时间往后推好像很多事情终究不会发生一样,但是时间到了还是会发生。

很多事情压在心头,无力感一直压在我的心上。而从今年春天开始,不知为什么,我也不再开始跑步,然后很多事情也就那样,慢慢的好像也没有动力了。

我不知道如何寻找动力,就像我是个很犹豫的人,我貌似一直没有勇气做出决定,我想带她走,但是鉴于目前的现状,我确实无力做些什么。】

在技术层面,8月的主线就是flutter,flutter可以说是声明式思想的极大体现,解决了native侧若干开发问题。虽然和react师出一脉。但是用flutter开发实际大型商业项目,开发难度还是可想而知的。目前仿网易云音乐项目稳步推进,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8月最离谱的事情就是react native的tree shaking问题。解决难度极大,目前的想法是使用21年的0.64的metro tree shaking方案进行。但是该方案实际也并不有效,只是领导要执意推进此事,也找不到其他方案,就按这个做吧。

20240926

再经过了近乎一年的学习后,现在对app开发可以说整体入门了,从android到flutter,当然还有react native,现在该做些事情了,最起码现在要完成之前没有完成的代码了。例如一问ai故事,例如仿网易云音乐。当然还有后端开发~~

与此同时,当然也要开始新的领域的一些探索了,例如ai,ai发展只有十年,至于transformer也只有7年,是时候进入这个领域了~~

今天最令我惊讶的是,我在去年12月份开发的应用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而且我当时还开发了对应的spring boot应用~

20241007

国庆节还是结束了,我也应该开始新的学习篇章,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all in ai。至于为何,就是为了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开发产物对齐,这是必须的。因为传统的东西往往无法突破现有的泥潭和困局,而机会往往孕育在新的事物中。

这是一个难忘的国庆节,虽然还是有一些吵闹。但是呆子总算是买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真是替她开心啊。希望往后的日子里她越来越好。

这个国庆,我真的是放空自我,并没有在闲暇时分还进行一些开发工作。因为多方面知识的混杂貌似让我头脑混乱,并不能很好的做到前端的专业性,回去以后要开始继续开发了,但是这一次不能用生命搞开发了,需要早睡早起,不然其实只是度过了半个日子而已,而另一半实际上是被浪费的。

记得19年选专业的时候还觉得人工智能专业真是垃圾啊,一点用处没有,但是在经过了短短5年之后的今天来看,以llm为首的大模型技术正在疯狂的改造世界。

  • 开发
    • rn
    • flutter
    • android
    • web
      • nextjs
      • weapp
  • ai
    • 大模型微调
    • 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 ai理论体系

20241020

在今天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专业性学习了,而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律的生活。经过一年多长时间的艰苦修行,对专业性层面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而现在需要换段了,因为黑夜是不那么容易就结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和自律的生活才能走出这片黑夜,否则可能什么都是一场空。

20241020换段

  • 跑步
  • 自律

20241219

好久没写日志了,过去半个月,做了一款在nextjs和taro小程序使用的高性能功能极其复杂的日历组件,直到今天,开发终于告一段落了,真的搞死我了,这个事情干完,我觉得我还能多活一段时间,真的太累了。

终于又可以开心搞ai了,嘿嘿~~

源码查看翻译插件

· One min read

今天在写代码和研究的时候发现,貌似想要提升快一些确实要看源码,如果不看源码,而是嘴上谈一谈,那么确实提升太慢了。

现在主流开源框架和语言都有详细的注释,所以在看代码的时候遇到问题多读读注释就好了。

但是在读注释的过程中难免读不懂,因为英文水平有限,所以可以用翻译软件来获取中文版本,即使困难,注释不得不读,否则提升太慢了。

idea中好的翻译软件

https://plugins.jetbrains.com/plugin/8579-translation/actions

vscode中好的翻译软件

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kitiho.chatgpt-comment-translate

https://github.com/intellism/vscode-comment-translate?tab=readme-ov-file

vscode使用配置

  • 打开 VS Code 设置:
    • 进入 File -> Preferences -> Settings,或按 Ctrl + , 快捷键。
    • 搜索Chatgpt Translate

rn app大小

· One min read

今天晚上尝试对一个新创建的rn@0.74.0 android app打release包时发现,打完包后的体积是50mb,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也太离谱了把,什么都没有做就50mb了。

0.74.0

danger

今天在学习android集成rn的时候无意发现,初始化一个0.74.0项目,直接打release包,体积竟然是50mb。我的天那~~

0.72.5

20240428

此事已提issues,issues链接

20240428

此事被rn团队成员恢复,android包体积并没有变大,在文件夹中体积变大原因是因为android后续格式无压缩,导致看清来体积较大。

issues解答

git管理工具fork

· One min read

周六加班的时候同事有推荐使用fork进行代码管理,因为fork用起来不卡,而且有git cherry-picker功能。今天尝试了一下,确实还行。

百度网盘有破解版本。

git cherry-pick作用和使用

· One min read

cherry-pick 允许你选择一个或多个提交从其他分支拷贝到当前分支。它在以下场景中非常有用:

作用

  • 选择性合并:如果你只想将特定的提交从一个分支引入到当前分支,而不是整个分支的更改,cherry-pick 是完美的工具。
  • 修复和调整:在一些复杂的分支策略中,特定的修复可能只需要应用到某些分支上。cherry-pick 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点,而无需进行完整的分支合并。

使用

使用fork应用来使用git cherry-pick体验极好,可以将commit从其他分支检出到自己分支。

Medium

· 2 min read

介绍

Medium是一个在线发布平台,于2012年由Twitter的共同创始人Evan Williams创建。它被设计为一个简洁的博客平台,旨在鼓励用户撰写和分享各种长度的文章。

背景

2024年4月12日晚上,我在看一篇介绍rn新架构和旧架构的文章,我刚开始觉得写的还行,后面越看越吃惊,因为个人感觉真的写的让人通俗易懂,很多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文章写到这种程度,于是我选择medium作为我的一个阅读板块,并抽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

入坑文章

  • 旧架构
    • 旧架构依赖于bridge和json异步消息队列的方式传递数据
    • 因为是异步消息队列,所以js端和native互相不可知,导致维护两颗虚拟树,有巨大内存损耗
    • bridge是单线程,导致如果异步消息队列中数据量过大时候会白屏
    • 因为是异步消息队列,在list中滑动会有白屏现象,因为数据异步同步
    • 因为是异步消息队列,所以native侧在app启动时候需要加载全部模块,因为native和js完全不透明
  • 新架构
    • 使用c++的jsi作为抽象层,模拟web浏览器中js直接调用c++底层逻辑
    • js和native都为互操作层,数据实时传输
    • 无需维护两颗虚拟树并异步同步,减少内存损耗
    • 因为js和native直接调用操作,所以应用可以懒加载所需模块
    • jsi提供了接口规范和类型安全,提高代码质量和减少了app崩溃率

RN调试问题

· One min read

在经过0.72.x和0.73.0版本后,在2024年4.1日在(RN0.73.6)[https://github.com/facebook/react-native/tree/v0.73.6]尝试使用新型调试工具或者hermes debugger时已经能够流畅运行了。

一个不能调试的RN项目真的会恶心死人,感谢RN官方,终于对此问题进行了定位和修复,未来开发RN终于不用那么恶心了。

而且这次调试更新后,重新刷新页面不会导致debugger失效。

注意事项

  • 如果退出此RN App,那么重新进入的时候,需要重新打开调试工具,此时Map不再是原来map,此时顺序为先在app中打开RN页面,然后打开调试工具,这个时候map就能正常链接了